生物质锅炉除尘器运行前准备设备检查检查滤袋安装是否牢固,有无破损、脱落或褶皱,确保滤袋与花板密封严密,避免漏风(漏风会导致局部风速过高,加速滤袋磨损)。检查脉冲喷吹系统:脉冲阀、喷吹管、储气罐连接是否完好,压缩空气压力是否达到 0.5~0.6MPa,管路有无漏气,电磁阀动作是否灵敏。确认灰斗加热装置(如蒸汽加热、电加热)、振动器、卸灰阀等辅助设备正常,灰斗内无杂物堆积,导流板、阻流板位置正确。检查控制系统(PLC、仪表、报警装置)是否通电正常,参数设置是否符合运行要求(如清灰间隔、喷吹时间),与锅炉系统的联动控制是否可靠。预处理确认若入口设置旋风预处理器、降温装置(如急冷塔)或脱硫预处理设备,需确认其运行正常,避免高温(超过滤袋耐温上限)、高湿烟气直接进入除尘器,防止滤袋糊袋或老化。生物质燃料含硫量较高时,需确认脱硫系统是否稳定,避免酸性烟气腐蚀箱体、滤袋及金属部件。
生物质锅炉除尘器运行中监控与调节关键参数监控设备阻力(进出口压差)正常范围通常为 800~1200Pa,若阻力突然升高,可能是滤袋堵塞、清灰失效或灰斗积灰过多;若阻力骤降,需排查滤袋破损或箱体漏风。压缩空气压力稳定在 0.5~0.6MPa,压力不足会导致清灰效果差,压力过高可能损伤滤袋。温度控制:实时监测烟气入口温度,确保不超过滤袋耐温极限(如常规 FMS 覆膜滤袋耐温约 120~180℃,特殊材质如 PTFE 滤袋可耐 260℃以上)。若温度骤升(如锅炉爆燃),需立即启动降温装置(如冷风阀)或紧急停炉,防止滤袋烧毁。压力监控:粉尘浓度:通过出口激光粉尘仪监测排放浓度,若超过 30mg/Nm³,需检查滤袋是否破损或清灰不彻底。清灰系统调节根据粉尘浓度和设备阻力调整清灰频率:生物质粉尘较细且可能吸湿,若清灰间隔过长,滤袋表面积灰过厚易板结;间隔过短则会增加滤袋磨损。建议单室清灰间隔 4~6 分钟,喷吹时间 0.1~0.2 秒。确保离线清灰可靠:清灰时对应分室阀门关闭,避免含尘气体干扰清灰效果,同时防止未过滤气体直接排放。灰斗管理生物质粉尘含水分较高,易吸湿板结,需保持灰斗加热装置运行(温度控制在 60~80℃),定期检查加热效果,防止灰斗内壁结露、积灰堵塞。及时卸灰:通过料位计监控灰斗料位,料位过高会导致气流短路,影响过滤效率;卸灰时避免负压过大导致漏风,可采用螺旋输送机 + 星型卸灰阀组合,确保连续、密闭卸灰。定期启动振动器:若灰斗出现轻微搭桥、积灰,可手动启动振动器辅助落灰,避免强行敲击灰斗导致结构变形。
生物质锅炉除尘器停炉与检修规范正常停炉锅炉停炉后,除尘器需继续运行 10~15 分钟,确保管道和滤袋表面残留粉尘被彻底过滤、清灰,避免粉尘黏结。关闭风机后,停止清灰系统,关闭压缩空气阀门,最后关闭加热装置和控制系统电源。故障停机处理若因滤袋破损导致粉尘超标,需立即停机更换滤袋,避免超标排放;若因清灰系统故障,可手动启动备用清灰程序,无法修复时紧急停炉。发生堵灰、结露等问题时,禁止强行启动设备,需人工清理积灰并排查原因(如加热失效、卸灰阀故障),确认隐患消除后再重启。定期检修每月检查脉冲阀膜片、电磁阀、气缸等易损件,及时更换老化部件;每季度清理储气罐、油水分离器,防止杂质进入喷吹系统。每年对箱体结构、密封件、管道进行全面检查,校正变形部件,更换老化密封垫,确保设备气密性。